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

网上有关“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华先生的人生经历值得回味。1946年拜徐云志为师学说《三笑》。1947年初起,与其弟华佩亭拼档演出,其间曾得师兄祝逸亭辅导,补全《三笑》及丰富充实书艺。1952年改说《梁祝》及《陈圆圆》。1954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说唱《四进士》、《双按院》长篇,并参加《梁祝》、《罗汉钱》、《猎虎记》、《冰化雪消》等中篇演出。

1957年,弟佩亭病故后,曾与刘天韵拼档说唱《三笑》,受刘教益及其他名家熏陶,艺事益进,说表脚色均具一定水平。兼擅编写弹词,曾与刘天韵等编写短篇《学旺似旺》、《错进错出》等,与徐雪花拼档说唱《三笑》。曾据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改编为长篇《战地之花》,不久又改为中篇演出。1988年又与江文兰合作编演长篇《李娃传》。长篇《战地之花》发表于1965年《说新书》丛刊第一集。

1946年拜徐云志为师学说《三笑》。1947年初起,与其弟华佩亭拼档演出,其间曾得师兄祝逸亭辅导,补全《三笑》及丰富充实书艺。其人生经历丰富多彩,颇多成就。为我国曲艺界一代名师!

想怎么看就看吧,都没错!

华士亭先生,有名弹词演员、名家。

话说新中国的成立,对华士亭而言是发展其评弹事业的绝佳良机,他和其弟华佩亭拼双档,在当时十分地有名气。与所有老艺人一样,他们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单干,要么入国家剧团,面对着金钱的诱惑,华士亭没有动摇,毅然和弟弟一起加入了上海评弹团。

紧接着他们进上海,进上海当时是吴君玉先生介绍的,当时进上海,正巧舞厅改书场,上海书场是最最兴旺的黄金时代,艺人收入是最高最高了。但是他们进上海,一方面报告已经打到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争取进上海团,于是上海团要听听他们的书,他们进上海,专门让评弹团来听他们的书的,为啥,争取早日入团。那时拉后腿的人蛮多的,刚刚有点小名气,稍微赚了一些钱,进团吧,是劝不醒的。他们弟兄两人蛮坚决的,当时是1954年11月20日,杨斌奎老夫子、杨振雄、杨振言,还有薛筱卿与他的千金薛惠君,他们华双档一起参加评弹团,进了团,是卖力的,说过两部长篇,一部《四进士》,一部《双按院》,《双按院》是姚荫梅写的。这两部书,两年当中全部登台的。还有中篇,有《猎虎记》、《罗汉钱》、《梁祝》、《冰花雪消》有不少中篇,还有短篇。

华士亭他记得在56年下半年就是蒋月泉先生和朱慧珍双档出去《玉蜻蜓》开放,大作家陈灵犀跟着一起写篇子,任务十分艰巨的,篇子临时写出来,蒋月泉谱曲,华士亭当时听书,得益匪浅。也是在56年的年底,最后一档做南京,和吴君玉、吴剑秋、高美玲等拼双档,这三档做红楼书场以及夫子庙,他们弟兄两个说的是《双按院》,华士亭兄弟就是身体不太好,出汗没有力气,其他没啥。实际上,心脏不太好,于是到医院里去,碰到个实习医生,配些食母生,也不开病假条,结果带病工作一个多月,回来到上海,上午去看门诊,下午就住院了,五天就病危通知来了。

华士亭听到这个消息,急得不得了,自行车撞到电线杆上,三角架撞歪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在评弹团的几十年,编写和演出了很多评弹节目,有开篇、短篇、中篇、还有长篇,是一位能演擅编、观众喜爱的弹词名家。话说原想退休后该歇歇了,可是他仍旧闲不住,因为评弹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是他一生永远的最爱。

当时要退休了,退休以后,华士亭算来算去做了两件事,1982年4月29号于杭州,老首长陈云同志接见大家,听了他的教导,最后分手,与他握手,他一手握住华士亭,另外一手指指他鼻子,说,华士亭啊,你代表徐云志。当时华士亭不理解,自己先生是(唱)“徐调”的创始人,怎么代表徐云志。他想来想去想了一段时间,后来他慢慢理解了,大概意思是要自己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只有从这个角度来体会,这力量蛮大的。因为他老夫子和王鹰60年代中期在大华书场录63回《龙亭书》,录音录下来,文革没丢失,放在仓库里,这真的是精品,杭州书没有什么,这样一来,华士亭就考虑到杭州书要写点出来。花了两年的时间自己写了出来,特别是《写春联》,《名伦堂》,是忘记得一干二净。解放以后没有说过,于是请同志一同帮忙,回忆一条大路,然后重新写出来、重新整理出来,大概两、三年功夫,退休之后请团里的江文兰,帮助自己一起排练,把它用录音录40回,40回里每回要有50几分钟,要下一点功夫的,因为都是生碰生,自己么忘记了,她么不熟悉,别人去录,一天要录三回,他们三天录一回也不止,因为这个40回书,现在保存着的正好和53回《龙亭书》配套,这是一桩。

另外一桩就是三笑的后段,我们书里说的唐伯虎有八九个老婆,秋香第九个,九美团圆,那么一解放以后大家都不敢碰,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那么这段书,到点秋香就总归结束了。当时这一次退休以后,他们就整理出来,点完秋香,载美回苏,华鸿山跟到苏州五读相伴,认女秋香,这段录象是在苏州录好了,在苏州电视台录的。

曾经几十年来,家庭一直是华士亭背后最坚强的后盾。华士亭也有他的 养生 之道,他说,老要做到五老,老健, 健康 ,但他不是拉生意, 健康 ,听评弹,听评弹非但知识面可以广,评话丶弹词,评话是硬碰硬,历代 历史 是全套的,他曾自言评话假使如果不传下去真的是可惜,弹即弹词,就是弹弹唱唱,爱情、公案,好的评弹有噱头,肉里噱,听听有好处的。因而第一, 健康 最重要。接下来老伴也很重要。第三,老窠也很要紧(重要),正所谓金窠、银窠不如自己的狗窠,他老伴纠正他说,不好讲狗窠,要讲草窠。第四,老本;第五老友。

一代评弹名家,简历未知!

关于“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师子源]投稿,不代表自寻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8zixun.com/zixu/1231.html

(2)
师子源的头像师子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师子源的头像
    师子源 2025年09月10日

    我是自寻号的签约作者“师子源”

  • 师子源
    师子源 2025年09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师子源
    用户091001 2025年09月10日

    文章不错《如何看待一代弹词名家华士亭的人生经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