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普拉提亚决战的后续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普拉提亚决战的后续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普拉提亚战役以后,保萨尼埃成为希腊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次年,保萨尼埃受命率领一支联合舰队出征爱琴海,先后收复塞浦路斯和拜占庭,声望进一步高涨。他因此头脑发热,野心膨胀,渴望成为整个希腊的主宰,于是渐渐腐化。波斯王薛西斯乘机和保萨尼埃秘密接洽,答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让他做希腊总督。保萨尼埃暗地里和波斯王书信往来进行勾结,为人处世也开始肆无忌惮,招募一批波斯和埃及人做保镖,经常在家中身穿波斯服装,处处模仿波斯人奢华的生活方式。
一次保萨尼埃让家仆阿基里送一封信到波斯,阿基里注意到以前去波斯送信的人都有去无回,就私下拆看了这封信,结果大吃一惊。信中保萨尼埃告诉波斯王,打算策反斯巴达的希洛奴隶,许诺给他们自由,号召他们揭竿而起推翻斯巴达统治。阿基里马上把这封信交给斯巴达的五位行政长官。阴谋败露以后,保萨尼埃东躲西藏,最后逃进雅典娜神庙里面。愤怒的斯巴达人将神庙团团围住,用石块将门窗堵了起来,将保萨尼埃困在里面。据说保萨尼埃的母亲觉悟甚高,亲手垒上第一块石头以示大义灭亲。可怜昔日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最后就这样饿死在神庙里面。
马拉松战役的主要经过
公元前479年,波斯军队大败于普拉提亚,遂撤回亚洲。次年,在斯巴达摄政王宝桑尼阿斯的指挥下,希腊联军对波斯发动反攻,首先攻占了塞浦路斯岛的一部分,继而北上攻占拜占庭。但是不久,斯巴达就把指挥官宝桑尼阿斯召回国内,派多尔西斯等率领少量军队参战,但却遭到同盟军队的拒绝,亦被迫回国,斯巴达正式退出了对波斯的继续战争,其同盟者也随之而去,战争的领导权由此落入雅典人手中。
据修昔底德记载,斯巴达此举的动因是?斯巴达人认为雅典人完全能够指挥,并且当时雅典人对他们很友好?,这样他们就把领导权交与雅典人。但笔者以为,他的观点有待商榷,因为当时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并不友好。据狄奥多鲁斯记载,斯巴达人看到雅典人掌握了领导权,势力得到迅猛增长,出于嫉羡和忧虑,全国上下几乎一致决议,要通过武力夺回对希腊人的海上领导权,只是由于长老会议中一位叫做赫陶麻里达斯成员的劝说才作罢。
一、斯巴达和雅典关于领导权和荣誉的争夺许多现代权威学者均认为,虽然狄奥多鲁斯对此事所记载的时间有误,但在继续战争领导权转移后,斯巴达历史上确实曾发生过这样一场激烈的争论。
实际上,早在希波战争中,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竞争领导权和荣誉的斗争己非常激烈,根本谈不上关系友好。希罗多德说,?雅典人想与斯巴达人争夺对希腊联合舰队的指挥权,遭到其他希腊人的反对,只是考虑到如果因此而导致联盟破裂,他们独自难以抵抗薛西斯大军才作罢。?地米斯托克利对希波战争最大的贡献是维护希腊的团结,他曾在阿尔特米西乌姆劝阻雅典人不要与斯巴达人争夺希腊舰队的指挥权。这说明,在阿尔特米西乌姆战役前夕雅典与斯巴达争夺希腊联军领导权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萨拉米海战后,雅典人因其对希腊世界的突出贡献,跃跃欲试地向斯巴达的海上领导权提出挑战,这是路人皆知的。
为此斯巴达在战后英勇奖的评定上压制雅典,把英勇奖授予埃吉纳。普鲁塔克指出,斯巴达和雅典在这一英勇奖的评定上争夺得异常激烈,极有可能引起武力对抗,而使希腊人的事业立遭破坏。而且在希波战争之前,斯巴达人就曾四次入侵阿提卡。所以,斯巴达人与雅典人根本谈不上友好,只是由于萨拉米海战后,以客蒙为首的亲斯巴达派当政,才缓和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七十年代雅典为了使斯巴达不公开反对自己控制提洛同盟、发展自身的势力,也努力缓和与斯巴达的关系。
所以,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一直是敌对的、竞争的,六七十年代早期的暂时缓和只是权宜之计。正如卡甘所说:?从公元前479年到461年,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同盟不是城邦间的而是党派间的同盟。?即斯巴达鸽派与雅典以客蒙为首的亲斯巴达派之间的友谊。
二、斯巴达退出继续战争的原因有学者从经济活动的角度对斯巴达退出继续战争的原因提出其独特看法,认为斯巴达及其盟邦主要是农业城邦,其公民无时不在顾及家乡的收成,因为?在希腊南部地区,美塞尼亚和拉科尼亚的土地最为肥沃,农耕也是拉科尼亚居民的主要职业?。另外,也有人从经济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斯巴达及其伯罗奔尼撒同盟是由于在海外没有利益尤其是商业利益而退出的。对此,笔者持谨慎态度。
首先,斯巴达虽然是一农业城邦,但其公民并不从事生产,而是专注于军事训练,田间劳作主要由希洛人承担,故谓斯巴达人为农业生产而匆忙撤出继续战争的观点似乎不妥。其次,考虑到斯巴达后来多次进行海外作战及其欲达到的目的,对后一观点我们不宜贸然接受。
依笔者之见,此时斯巴达人退出战争的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希腊同盟城邦拒绝斯巴达的指挥,转而请求雅典的领导希波战争结束之时,斯巴达被公认为希腊盟军的领袖。然而,其统帅宝桑尼阿斯及诸将领对待盟军将士傲慢、冷酷,弄得盟军内部民怨沸腾,甚至伯罗奔尼撒的同盟者也纷纷退出回国,向斯巴达行政长官控诉。据普鲁塔克记载,宝桑尼阿斯曾用鞭子抽打盟军的将领,强迫他们整天扛着铁锚站岗;盟军将士不准在斯巴达人之前上床睡觉,必须去喂牲口或汲取泉水,斯巴达将士的仆人用棍棒将走近的士兵赶走。
此外,宝桑尼阿斯私通波斯、叛卖希腊的罪行东窗事发后,令斯巴达人颇为尴尬,联盟诸邦对此十分愤怒。修昔底德、狄奥多鲁斯等对此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由是在雅典将领阿里斯提德的怂恿下,同盟者联合起来在拜占廷赶走了宝桑尼阿斯。尽管在希罗多德看来,宝桑尼阿斯的行为并不是领导权转变的真正原因,雅典人是以他的行为为借口,夺取了盟军的领导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行为肯定是导致领导权转移的一个因素,最起码它使同盟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比之下雅典人却因在希波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对待盟军的友好态度及和伊奥尼亚人同族等因素使自己的威望骤然提升,盟邦纷纷请求雅典人庇护和领导他们。阿里斯提德以温顺、和蔼的态度与盟军交往,并劝导客蒙宽厚对待他们,与他们和睦相处,一同参加战役:客蒙对那些受了冤屈而投靠他的人态度非常和蔼,以仁义相待;对此普鲁塔克评论道,阿里斯提德和客蒙不是依靠披甲战士、战船或骑兵,而是凭借他们的机智和外交才能,在斯巴达人还没有察觉之前,就已经夺取了他们的领导权。
但此时作为希腊最强大的城邦的斯巴达怎么会接受别人的领导呢?即便是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它沦为二流城邦之后,仍然不愿接受雅典的领导,而是谋求共同领导权。这样,斯巴达人无奈地退出了对波斯的继续战争。
其次,斯巴达人担忧自己的海外作战人员会逐渐变得骄奢*逸,进而破坏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斯巴达人认为,宝桑尼阿斯之所以变得奢侈腐化,主要是因为他长期与波斯接触,对其生活方式耳濡目染,同时又远离监察官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他长期大权在握,以至滋生傲慢、粗暴、狂妄自大的情绪和生活腐化堕落的思想。狄奥多鲁斯曾这样评论宝桑尼阿斯的堕落,?宝桑尼阿斯由于其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建立的功勋而自负,通过与波斯人的实际接触,他渐渐地开始厌恶斯巴达人从祖先继承而来的生活方式,而艳羡波斯人奢侈挥霍的生活方式。?
修昔底德的解释是,宝桑尼阿斯由于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表现的将才而在希腊享有声誉,同时因与波斯国王建立起的密切关系而骄傲自大,从而不能安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常常穿着波斯人的服装,建立起像波斯人和埃及人那样的卫队,按照波斯人的方式举行宴会。在斯巴达同盟大会上,雅典使者指出,任何斯巴达人一旦到了国外,他就会受到外国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不能保持自身固有的生活方式;这一番话没有招致斯巴达人及其他人的反驳,说明它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因此,为了保持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斯巴达人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公民兵派到海外作战。
第三,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斯巴达人认为追求海上霸权对自身无益如对波斯作战,就必须跨越爱琴海,且战斗也主要在海上进行,这就要求有一支舰队。但是斯巴达人传统上并不航海,船舰数量很少,它亦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一支强大舰队,这与其经济结构和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机制皆有关系。斯巴达不鼓励发展商业经济、积聚财富,传统上是一个完全依靠希洛人劳动的农业社会。
与提洛同盟不同的是,伯罗奔尼撒同盟并不存在贡金制,只是在战争期间,同盟有义务派一些分遣军参加战斗。同时与雅典相较,它的桨手亦很匾乏,雅典人口众多,有佣工级作桨手,而斯巴达人口很少,公元前479年,仅有公民5000人,而一艘三层桨战船就需要约200人。古希腊人认为从事一些不合身份的工作,是对自身尊严的冒犯,故很可能绝大多数的斯巴达公民都不愿去做划桨摇槽这类低贱的工作,而且分一部分公民去摇槽,也会降低其重装步兵的作战力量,即使这样也组建不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虽然可以让希洛人作桨手,然而是否利用希洛人在斯巴达社会中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斯巴达国王克莱奥迈奈斯、摄政王宝桑尼阿斯、将军伯拉西达以及来山德等都主张解放和利用希洛人。
然而保守的力量也很强大,他们认为,解放希洛人就必须给他们以公民权等作为回报,否则希洛战士的战斗力会很弱。而城邦在本质上是一邦全权公民对奴隶和外邦人统治的机器。同时在古代希腊,公民权与土地所有权、参加政治、宗教文化活动的权利紧密相联,所以,斯巴达人不愿意希洛人分享他们的公民权。
另外,希洛人的人数远远超过斯巴达人,对斯巴达人的仇恨又是那样深刻,斯巴达人也担心把希洛人武装起来后,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更为可怕的是,希洛人已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民族,具有团结意识,如果把这样的人武装起来是很危险的,是对斯巴达现存政权的一种严重挑战。
安德鲁斯认为,这也是制约斯巴达追求霸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他还指出,当时的斯巴达土地所有者满足于自己己确立起的生活方式,如斯巴达领导继续战争的话,他们就不得不为此做出牺牲。
最后,从地理位置来看,伯罗奔尼撒半岛远离爱琴海,其海岸线平直,不适合建良港,没有像雅典庇里犹斯那样的大港口,不具备追求海上霸权的条件。
第四,斯巴达人之所以不愿继续在海外作战,原因还在于海外作战中会有很多战利品流入斯巴达,这些战利品的分配会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从而破坏其现有的社会结构汉密尔顿曾精辟地分析了财富的输入对斯巴达社会多层面的影响。他认为,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将越来越容易得到它,虽然斯巴达正常的供求体制仍然运转,但是物价却会相应地上升。战争引起的物资分配体系的崩溃和财富的积聚,都会使进口商品,不论是原材料还是制成品的价格逐渐上涨。
对于物价的上涨,国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征税来解决,但是个人则不可能以这种方式来处理这类问题。他还举例说,无论对于农业还是军事,铁都是必需的原料,它的价格上扬事实上对社会上的每个成员都会产生影响。物价的上扬虽然是逐步的,但是在几年以后,人们就会感到它的累积影响,尤其是对于有固定收入的人们更是如此。而大部分斯巴达人的收入是固定的,来源于他们在拉科尼亚的份地。
这样,经过几年,就有相当一部分斯巴达人被挤出平等者的队伍,降为色诺芬提到的劣等人的境地。然而,斯巴达社会中一部分人的贫穷、坠落与另外有幸取得海外总督等肥缺职位的一些人的富裕是同时进行的,这就导致在斯巴达这个所谓?平等人社会?中的两极分化。
而自此以后,斯巴达***一直未能正确处理下层阶级面临的经济困难,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最终导致斯巴达霸权的覆灭。
最后,也是最明显的原因是斯巴达受到希洛人起义及与周边城邦战事等因素的牵制宝桑尼阿斯的摄政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并推行希洛人改革计划,他在私通波斯的同时还策划希洛人暴动。另外,地米斯托克利在被放逐之后,可能也鼓励希洛人起义,以为他将来返回雅典政坛作准备。当斯巴达当局发觉并查明他们策动希洛人的阴谋后,决定拘捕宝桑尼阿斯,又促使以客蒙为首的雅典贵族政权判处地米斯托克利死刑,而雅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斯巴达默许其对提洛同盟的控制。
斯巴达除为国内的政治斗争所羁绊外,还受到国际上周边盟邦势力的崛起和独立倾向增长的威胁。据希罗多德记载,在希波战争中及其后,提基亚与斯巴达的关系都很紧张,伊利斯预言者海该西斯特拉图斯被斯巴达逮捕下狱,他割断了自己的脚背,逃亡到提基亚。斯巴达国王列乌杜奇戴斯在色萨利的远征返回后受到指控,也逃亡到提基亚。
公元前五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巴达先是与提基亚和阿尔戈斯的联军战于提基亚,后来又与除蒙提涅亚人之外的全体阿卡狄亚人战于迪帕伊耶,这更能彰显斯巴达与其同盟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另外,可能是在地米斯托克利的帮助下,伊利斯和蒙提涅亚在这一时期各自实现了城邦化,城邦化使这两个地区的力量集中,令斯巴达更加难以控制,甚至对其构成威胁。
公元前四世纪《大王和约》后,斯巴达坚决把蒙提涅亚分成四个乡村,也是出于类似的担心,但在琉克特拉战役后,蒙提涅亚又重建城墙,并领导组建阿卡狄亚联盟,在武拜的帮助下,这一联盟劫掠了几百年来未遭践踏的拉科尼亚。所以,国内希洛人起义的威胁以及周边城邦战事的牵制,使它无力再分出力量去对波斯进行继续战争。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因素,斯巴达退出了对波斯的继续战争,其伯罗奔尼撒同盟城邦唯其马首是瞻,也随之退出,但埃吉纳除外,这可能由于它在海外有商贸活动,需要继续对波斯作战并打击爱琴海上的海盗。
斯巴达和希腊联军和波斯的战争最后谁赢了?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澜,领导雅典军队史无前例地击败波斯大军。
米提亚德(Miltiades )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的祖父曾经取得了一个色雷斯小国切索尼(Chersonese)的宗主权,因而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切索尼的王子。几年前波斯王大流士征服色雷斯以后,率军越过多瑙河进入南俄草原,企图征服那里的游牧民族塞提亚人(Scythian),他临行前将多瑙河上的一座浮桥交给几个希腊藩邦守护(其中包括切索尼),以备不虞之时能够安全返回。后来大流士果然在南俄草原受挫,不得不撤回来。这时米提亚德建议拆毁浮桥,将大流士困在多瑙河对岸。这一招相当狠辣,因为大流士大军此时粮草将尽,后面又有塞提亚骑兵紧紧追赶,如果不能及时渡过多瑙河,大流士即使不死于塞提亚人的箭下,也会死于饥馑。可惜其他的希腊城邦首领无人有这样的胆识,米提亚德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流士安全返回。很快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大流士,于是米提亚德成为波斯帝国头号通缉犯,不得不逃到雅典。他刚到雅典,就主持收复了沦落敌手多年的两个爱琴海岛屿,立刻成为雅典炙手可热的人物。这时雅典刚刚驱逐独裁者希皮亚斯(Hippias ),成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米提亚德的政敌于是指控他在切索尼搞独裁统治,欺压人民。这个罪名倒是证据确凿,可是米提亚德在崇拜英雄的雅典人气正旺,这项指控最终被雅典议会束之高阁。
米提亚德曾经作为藩属参加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对波斯军队的组织和优劣了如指掌。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大多数是被胁迫参战的藩邦士兵,士气低落,协同作战的能力差,局势危急时往往会丧失斗志,溃不成军。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的弓箭无法穿透希腊步兵的盔甲,而波斯步兵方阵只有一层盾牌防护,如果前排被希腊密集阵突破,后面的轻装步兵根本无法和希腊长矛对抗。
从政治角度来看,时间并不站在雅典人一边。几年前被驱逐的雅典国王希皮亚斯投奔了波斯,成为大流士的高级顾问。他不但向波斯人献上完整的希腊地图,而且积极为波斯远征军出谋划策,马拉松平原这个登陆地点就是希皮亚斯选定的。并不是所有的雅典人都有坚强的斗志,许多人慑于波斯帝国的军威,沦为内奸。通向马拉松的航道曲折艰险,但一路上都有人在岸上用青铜盾牌反射阳光,为波斯舰队指引航向。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和波斯大军对峙的时间越长,雅典的政治局势就会变得越复杂,而投降派的颠覆阴谋就越有可能得逞。
正当卡利马什犹豫不决的时候,米提亚德走上前来说道:“现在整个雅典的命运握在你的手上,你必须决定是甘愿被波斯人奴役,还是奋起抗争为雅典赢得自由,也为你赢得千古不朽的名声。如果我们不立刻与敌决战,波斯军队会越来越强大,而雅典的投降派会越来越嚣张。我坚信雅典健儿强过波斯人百倍,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米提亚德这一席话打消卡利马什的顾虑,他终于投票支持和波斯大军决战。 米提亚德由于众望所归,被推选为战役总指挥。正当雅典军队准备下山列阵时,一支援军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这支援军来自希腊小国普拉提亚(Plataea ),多年前雅典曾经帮助他们打退了邻国的侵略,普拉提亚对雅典感恩戴德,这次得知雅典有难,立刻发举国之兵来援。虽然普拉提亚援军只有一千人,但极大地鼓舞了雅典人的士气。为了使雅典的阵线不被波斯骑兵从两翼迂回,米提亚德决定不惜削弱中央方阵的力量,将雅典阵线向两侧延伸,使两边的泥沼地成为天然屏障。这样重新部署以后,雅典的步兵方阵在中央只有四行纵深,而两翼仍然保持八行的厚度。雅典步兵列阵完毕以后,米提亚德立刻下令冲锋,这时雅典军队距离波斯阵线大约有1500米。通常希腊密集方阵先是稳步前进到敌军弓箭射程以内,然后开始高速冲向敌阵。为了不给波斯军队足够的时间组织和调度,米提亚德一开始就命令士兵跑步前进,然后逐渐加快速度,距敌三百米时全速冲刺。希腊步兵表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平,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一路狂奔,而阵形丝毫不乱。
波斯人看到兵力悬殊,且没有骑兵掩护的雅典步兵远远地冲了过来,就好象是看着一群扑火的飞蛾在自取灭亡。波斯步兵严阵以待,等到雅典人冲到三百米距离时,开始弓箭齐射。波斯人射出的箭密如飞蝗一波接一波地落在高速奔跑雅典方阵之上,如同雨打芭蕉一般在雅典步兵的盔甲和盾牌上纷纷弹开,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没等波斯人放出几轮弓箭,雅典步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希腊方阵密集如林的长矛带着巨大的动能猛烈冲击波斯人的盾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金属碰撞声中,两支军队搏杀到一起。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两翼的盾牌防线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波斯方阵的队形比希腊方阵疏松许多,为的是给轻装步兵足够的空间弯弓射箭。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的盾牌防线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顿时崩溃,很多人被希腊长矛连人带盾刺穿。前排的波斯队长们力战以后全部阵亡,而将他们身后的轻装步兵暴露在雅典人的长矛之前。失去盾牌保护的波斯步兵们毫不畏惧地拔出弯刀上前格斗,他们三五成群,拼命用弯刀拨开雅典人的长矛,企图靠近肉搏;与此同时,他们后面的步兵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放箭。但雅典人的密集阵前四排的长矛重叠向前,波斯人即使能拨开第一排长矛,也很难躲过接踵而来的后三排长矛的攒刺。这样波斯步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靠近一步。
波斯骑兵本想迂回到雅典阵线后面,但雅典方阵的两翼几乎是紧贴着平原两边的泥沼地,波斯骑兵根本没有机动的空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紧密队形冲击雅典人的方阵,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结果也是纷纷倒在雅典方阵的矛下。面对雅典人无坚不摧的凌厉攻势,波斯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动摇。波斯阵线中央是由身经百战的波斯老兵组成,战斗力相当强劲,而攻击他们的雅典中央方阵又只有四行纵列,冲击力不足,战局在这里胶着起来。波斯步兵一度突破了雅典人的阵线,迫使雅典的中央方阵集体后撤以保持完整队形。但是波斯的两翼此时已呈溃逃之势,雅典的两翼开始向中央包抄过来,夹击波斯的中央方阵,而后退的雅典中央方阵也乘机杀了回来。会战到这个时候波斯军队败局已定。
波斯主帅达提斯(Datis )看到大势已去,下令撤退。波斯士兵放弃阵地,拼命逃向海边的波斯战舰,雅典士兵在后面紧紧追赶,将许多腿脚不够快的波斯兵刺个透心凉。雅典人追到海边以后并没有停住,他们开始分散开来攻击停泊在岸边的波斯战舰,企图将其付之一炬。波斯士兵在逃生欲望的驱使下拼命反抗,而雅典人本次战役的伤亡大多发生在这里,包括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以及十位将军中的两位都在此牺牲。最终波斯人在损失七艘战舰以后,大部队得以安全撤退。 斯巴达的两千援军一直到战役结束以后才到达,他们列队在战场绕行一周,观看雅典的战果,战场上波斯人尸横遍野让斯巴达战士们惊叹不已。所谓患难见真情,普拉提亚人在危急关头前来援助,赢得了雅典人的敬重。战役以后雅典授予所有普拉提亚人雅典公民资格,普拉提亚从此正式成为雅典大家庭的一员。
马拉松之战对希腊人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战。两千四百多年以后中国的一位巨人(其实那个人是毛泽东)气冲霄汉地宣告:“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而希腊人通过马拉松之战对此有了深切的体会。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一向都是打出来的,希腊人在马拉松战役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而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也开始无比高涨。马拉松之战以后,雅典在希腊半岛威名远扬,成为希腊联盟的盟主。
对波斯帝国来说,马拉松之败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挫折,几乎没有在波斯人的历史上留下丝毫痕迹。十年以后,新即位的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率领百万大军又卷土重来。薛西斯对马拉松之战已经没有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吸取任何教训。在以后的一系列战役里,波斯军队要在希腊密集阵前撞得头破血流,丧师数十万才善罢甘休。 雅典军之所以能够在马拉松战役中打败波斯军,主要归功于雅典军当时所排列的那种战斗序列。在这场会战中,雅典军摆出的是一种在简单平行战斗序列的基础上,加强两翼兵力的战斗序列;而波斯军只是摆出了简单平行战斗序列。随着战事的行进,雅典军的这种重两翼的平行战斗序列的中央部分开始向内凹入,最后呈现出近于垂直的战斗序列,对深入敌阵的波斯军形成两面夹击。
实际上,从重两翼的平行战斗序列到垂直战斗序列的应用,并非出于雅典军的预谋,而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雅典军在战斗之初会强固两翼只是出于一种防止被在兵力方面胜出三分之一的波斯军包围的考虑。两百多年后,汉尼拔在坎尼会战时,又一次采取了这种战斗序列,并且大获全胜。不过,汉尼拔对于这一战斗序列的运用是出于精心计算的,他在战斗之初便摆开了一种中央部分凹入的战斗序列,诱使敌军深入,最后将之包围歼灭。 马拉松之战以后米提亚德在雅典如日中天,受到所有希腊人的崇敬和爱戴。可惜的是米提亚德并没有摆脱自古以来盛极必衰的宿命。波斯军队败退以后,波斯小亚细亚的据点就显得孤立无助,正是雅典人偷袭的好机会。米提亚德劝说雅典议会拨给他一支部队,扬帆出海。没有人知道米提亚德真正的攻击目标并不是某个波斯要塞,而是一个叫帕罗(Paros )的希腊小岛国。当年米提亚德在波斯王帐下效力时,曾经被一个帕罗贵族当众羞辱,因此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这一箭之仇。没想到马拉松一战成名的米提亚德,居然奈何不了区区一个爱琴海岛国。米提亚德的部队屯兵帕罗坚城之下屡战屡败,米提亚德本人还受了重伤。消息传到雅典,议会立刻哗然。雅典人对米提亚德爱之愈深,就恨之愈切。米提亚德的政敌立刻活跃起来,提议将米提亚德以叛国罪论处,很快在议会通过。雅典法律规定,被告人有权在判决前做最后一次自辩。身负重伤的米提亚德被人抬进议会,昔日的民族英雄如今躺在担架上潦倒不堪地乞求众人宽大处理,而雅典人为纪念马拉松之战所刻的米提亚德大理石雕像就竖立在议会门外。
也许是这具雕像让雅典议员们想起了米提亚德的不世功劳,他终于免于一死,而被罚一笔巨款了事。仅仅几个月后,米提亚德就因为伤重不治,在孤苦伶仃中去世,此时距离马拉松之战还不到一年。 马拉松战役中希腊人打败了波斯军队,希腊指挥官派一名使者费里皮德斯(Pheilippides)由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报捷,全程约42.195公里,途中从未停顿。当费里皮德斯回到雅典,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后,就倒了下去,当即死去。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希腊人在1896年举行了第一次马拉松赛跑大会,后来马拉松长跑项目称为奥运会上固定比赛项目。
斯巴达和希腊联军和波斯的战争以希腊城邦国家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
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波希战争三次入侵如下:
第一次入侵:
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因此决定出兵希腊。他首先运用外交攻势,离间希腊诸城邦的关系。
然后公元前492年夏,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派马多牛斯出动陆、海军共2万5千人,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色雷斯海岸向希腊推进,但其舰船在阿托斯海角遭飓风大部覆灭,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被迫撤退。
第二次入侵:
公元前480年春,接任的波斯王泽克西斯一世(即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25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
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即使是斯巴达城邦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第三次入侵:
前479年8月,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万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
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普拉提亚战役),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扩展资料:
战争结束:
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说前477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
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
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宣告结束。
希波战争的影响:
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是希波战争最重要的影响。
希腊在希波战争里取胜,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而且希腊战胜亦确保了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使得希腊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
波斯在这场战争里战败,使其对外扩张的气焰受挫,并逐渐走向衰落,最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百度百科-波希战争
关于“普拉提亚决战的后续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修杰超级甜]投稿,不代表自寻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88zixun.com/zixu/23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自寻号的签约作者“修杰超级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普拉提亚决战的后续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普拉提亚决战的后续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普拉提...
文章不错《普拉提亚决战的后续故事》内容很有帮助